2024年8月5日,以日本为“风暴”中心,全球股市遭遇暴跌,多国市场触发熔断机制,其中日经指数暴跌12%,创40年跌幅之最股票杠杆多少倍,韩国股市跌10%,欧洲股市跌2.9%,美国标普指数跌2.7%。
文/文史旺旺
上世纪90年代,在非洲肯尼亚的奇苏姆地区,疟疾肆虐已导致上万人丧生,一位感染了疟疾的准妈妈愁眉不展,因为如果使用以往药物进行治疗,即使准妈妈能够有幸存活,可胎儿致死的几率却非常大。随后在使用了中国产青蒿素抗疟药物“科泰新”之后,奇迹终于出现了,不但准妈妈很快康复,腹中胎儿也健康出生。这位妈妈一遍遍地亲吻着孩子的额头,并给她取名“科泰新”,以此感激这剂中国“神药”的救命之恩。
在过去几十年中,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的青蒿素,已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共治愈过全球二亿多人,坦率的说屠呦呦和青蒿素,都是中国人的骄傲。今天笔者就与各位一起解析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一、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成才的客观条件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区的屠家。继三个儿子的相继出生后,屠家终于迎来了一位宝贝“千金”,父亲屠濂规怀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满怀爱意的为她取名“呦呦”。老一辈给孩子取名时有“男楚辞,女诗经”的传统,而“呦呦”正是出自《诗经》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而这位父亲一定想不到自己这位“呦呦”千金竟真的与中国传统中药材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浙江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与浙江的临安钱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穆、钱钟书)、海宁查家(查良铮笔名穆旦、查良镛笔名金庸)一样,屠呦呦亦可谓名门之后。至今在宁波天一阁中还珍藏着一份《甬上屠氏家谱》,封面还是左宗棠儿子题字的。
据这份家谱记载,屠呦呦祖先于南宋庆元年(1259年)从江苏常州府无锡县迁居至宁波,至今已绵延长达700余年。中间涌现出过包括吏部尚书、太子太傅赠太保屠滽、文学家和戏曲家屠隆等名人大家。
此外,屠呦呦的外公姚咏白曾先后担任过上海法学院、复旦大学、大厦大学教授。满载屠呦呦少年时光印记的宁波开明街26号姚宅正是其外公于民国初年兴建的。这座院落总面积达2200平方米的姚宅,如今也是开明街上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建筑。
除了屠呦呦,从这座姚宅走出的名人,还有屠呦呦的舅舅——著名经济学家姚庆三(1911-1989),他192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随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最高政治经济系,1931年起就职于上海交通银行总管理处,他是国内最早研究和传播凯恩斯《通论》的学者,其专著《财政学原论》是中国最早的财政学教科书之一。
二、家庭教育是孕育英才的摇篮
和所有重视教育的家庭一样,在父母的安排下,屠呦呦和她的三个哥哥全部都接受了完整且正规的学校教育。1936年,6岁的屠呦呦进入宁波私立崇德小学初小就读。1941年于宁波私立鄮西小学高小就读。1943年于宁波私立器贞中学初中就读,1945年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就读。
1946-1947年屠呦呦因罹患肺结核病而休学两年,1948年,病情好转后进入了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就读。值得一提的是,这所于1912年建校,以“忠信笃敬”为校训的百年名校——效实中学,迄今为止,已经走出了15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家庭的熏陶下,屠呦呦从小就酷爱读书。在老师和同学们心中她是一位做事低调,长相清秀文静,穿着朴素,扎着麻花辫,学习认真的女孩子。高中阶段,屠呦呦的生物成绩尤其突出。每次生物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屠呦呦都是听得意犹未尽。
有一次,老师开玩笑地说:“如果其他同学都能像屠呦呦一样勤学好问,认真听讲,我即使再辛苦也开心。”1951年的夏天,屠呦呦高中毕业,并如愿以偿顺利地被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录取,屠呦呦离开生活了21年的宁波老家,一路北上求学。
民国初年,这是一个战乱频仍,物质匮乏的年代,屠呦呦作为女子,生于书香世家,父亲开明,母亲慈爱,接受了正规且完整的学校教育,她无疑是幸运的。同时,她自立自强、刻苦钻研,成为新中国首批女大学生中的一员,通过青蒿素的提取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正印证了女性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科研成就是主观上的不断积累
从北大毕业后,屠呦呦随即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从事植物化学的科学研究。从1969年开始,屠呦呦加入了一项由国家科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牵头,代号被称为“523”的外援战备紧急军工项目任务,着手开展疟疾防治药物的研究。
疟疾,是一种早在50万年前就存在的由疟原虫引起,借由蚊子传播的传染病。在中国俗称“打摆子”、“冷热病”。在中世纪的意大利被称为“瘴气”或是“沼泽热”,古罗马时期疟疾曾经非常流行,以致当地有“罗马热”的说法,并且罗马帝国的衰落极有可能与它有关。
疟疾感染发病后的典型症状主要有发烧、畏寒、呕吐和头痛,同时还可能引起黄疸、癫痫、昏迷、肺水肿、肝肾衰竭贫血甚至死亡。除了蚊虫感染,疟原虫也可能经由输血感染。1995年,台北荣民总医院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案例,因输血方式不当造成了4名病患感染恶性疟死亡。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开始尝试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也就是青蒿素,经过191次试验,才在实验室观察到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回忆那段艰难的攻坚期,屠呦呦丈夫李廷钊十分心疼妻子:“那时候,她满脑子就只有青蒿,满身都是实验室里的酒精、乙醚味儿,还得了中毒性肝炎。”全身心投入中国医药事业,把自己当小白鼠以身试药的,除了屠呦呦,一起共事的科研人员们也都出现了头晕眼胀、鼻子出血、皮肤过敏等反应。
四、对科研的坚持和专注是成功的关键
和许多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学者一样,屠呦呦在生活中是个实打实的粗线条“女汉子”,她不太会照顾自己,也不太会做家务。屠呦呦自己就说:“要让身边的生活琐事变得井井有条,我依然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由我家老李做。”屠呦呦口中的老李,就是她的爱人李廷钊。
李廷钊和屠呦呦的爱情是一段佳话,两人是同乡,还曾是宁波效实中学的同学。1951年,两人分别到北京外国语学校和北京大学求学。1954-1960年,李廷钊被派到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留学,获得了硕士学位。1963年两人正式走进了婚姻殿堂。婚后的屠呦呦心无旁骛,基本上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了,而丈夫李廷钊不但不埋怨她,还非常理解支持屠呦呦,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1965-1968年,屠呦呦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为了把外派海南的研究任务顺利完成,他们把大女儿送到了托儿所的全托班,把小女儿送给宁波的外公外婆照顾。“交给你任务,当时对我们来说,就努力工作,把国家任务完成。只要有任务,孩子一扔,就走了。”说起往事,屠呦呦显得很淡定。
虽然在家中的角色有所不同,但婚后李廷钊和屠呦呦两口子的共同主题就是为国奉献,这也是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最令人敬佩的地方。
疟疾、艾滋病和癌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青蒿素的问世,让凶险且致命的脑型疟患者起死回生,还能治愈无药可救而濒临死亡的氯喹耐药性疟疾感染者,更是拯救了无数因用不起昂贵的抗疟疾药物的贫困患者。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屠呦呦在颁奖致辞中这样说。可以说屠呦呦的获奖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是开创了和创造了历史,也让古老的“中国小草”释放出让世界惊叹的神奇力量。屠呦呦的成功具有极大地示范效应股票杠杆多少倍,这势必激励更多中国的科研人员勇攀高峰、再创佳绩。
姚宅疟疾屠呦呦宁波李廷钊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